新浪微博 | 微信号 |
以古为新,行于半木
与南音传承的大师们一晤,是在这个金秋的北京半木空间里。常有人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半木的主人吕永中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然其乎?
南音之美,在于它古老的历史,更在于现代人对它的不断吟唱。
南音又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
南音的源流研究确有不少论点,主要论点如下:
1、南音肇始于秦汉的"相和歌",如"趋"、"乱"、"艳曲"都带有南音的影子
2、南音起源于唐"大曲"、"雅乐"
3、南音源自元明的"曲"
4、南音形成于明清,北曲南迁形成
还有一说。元朝时,文人加入了戏曲创作,南音则模仿其风格创作。至五大传奇《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产生后,又丰富了南音的曲文。此外,各地声腔也被南音融合。至明代中叶之后,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山腔、弋阳腔传入闽南,遂被南音吸收,此时创作激增。迄止清代,南音已然成熟。
这两日在北京半木空间表演的蔡雅艺,其唱腔自信,端庄中不失优雅。举手投足间,亦若行云流水,大胆表现南音古韵之即,现代气息隐现其周遭。同行的几位师,均年逾70岁,但表演时认真、贴切,艺术风范不减当年。一行四人均脚踏纯白袜或坐或立,他们言,这样是对观众的一种敬重。
有素质、勤奋,且有名师指导,方可学南音,是其中一位大师的谆谆教诲。不止于学南音,其它学问和技艺也应如此吧。
蔡雅艺说
吕老师问我能否唱一首《半木》之歌?我一直玩南音到现在,最喜欢跟人家探讨的一个话题是《传承和创新》,我发现这个话题是亘古不变的。吕老师的家具审美的角度,跟我喜欢的南音那种风格,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我们喜欢的那个年代,追求的人与物互相之间的关系,是因为之前有一个朋友说,当前所有一切西方的乐器,他们以计量方式计算方法,是为了挑战人的极限,人有多少能量它的乐器都可以把你吸收下去,你还要超能量去发挥。但中国的乐器会呼吸,中国的乐器越简单越难,为什么?因为乐器只是器物,我们通过这个媒介来修炼自己的内心,来学我们自己本身,这是一个轮回,象一种太极的关系。吕老师感觉有时候木头会有自己的感情方式,这非常巧妙,就如乐器也会说话一样。
吕永中之感悟
我今天看到这四个字:以古为新。我想起前年到北京,去了一个碑刻的地方,偷偷把它拓了下来,腾古为今!据说是朱元璋写的。
其实东方文化与我们看周遭的方式,确实跟现代主义的方式不一样。我们看到物件,如一花一草,人、天、地,我们有自己的观察方式,而且我们真不会把它看成是一个物件,物里含味道,或者物我相融。如果能做到物我相融,不管是音乐也好设计也罢,或我们与人的关系,你想当对待一个物件像对待朋友一样,我想对其它人就更不用说了。
美妙的是,我们由心而发,看待所有的东西,不是刻意去追求某种计量的东西,就象刚刚你可以拉长一点也可以缩短一点。比如二弦,在泉州潮湿的天气下和在北京干燥的空气下,得靠乐师把控,也许是两种不同的调。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东西,往往变成东方创作最巧妙的依据,设计也一样。昨天我听了这场音乐,我就反省自己,我现在还在计量木头的长度,还纠结在该“出头”多少……实际上我还没有到那个境界,到了就到了,而“到了就到了”的时候,就像刚刚的音乐一样——这是挺微妙的事。
你是老师,我也教了很多年书。往往我们在谈,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给我说的。这两天我思考了一下,那句话是老外说的,所以他们的建筑是他们的音乐,但我们的建筑应该就是我们的音乐!当我们参透了这些,就不会纠结了,我们就会生长出我们的某种凝固的音乐。
所谓的古和今的命题,当然是我们的命题。年轻时我们听到古,我们就排斥就拒绝,觉得旧,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当到了一定年纪之后便发现,很多“老的”都是对的,只是我们不明白。那我们是不是能早一点明白?今天南音来了,是让我们早点明白,原来定义的某种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比如经过我们不断地革命、不断地洗脑以后,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要新的,老的一定不好。
其实,中国的园林是非常先锋的,以西方的设计论来看,因为现代主义的方式基本上是流动的空间,把墙的结构就是承重的方式给破除了,它就靠柱子了,所以自由了,我们的自由是带有强的人文,我们这个地方要停就叫它“亭子”。我们留了白墙,我们知道太阳一定会照的树的影子在变化,这很深但也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2015年9月19日于北京半木空间采集而编写
上一篇:保护环境,用艺术来召唤
下一篇:电影创作之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