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微信号
之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半讲堂 > 之道 >

气虚体质之养生

时间:2018-01-03  作者:刘存光   来源:http://www.bannong.com.cn

气虚体质的养生原则,就是健脾健肺。

中医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脾是母亲肺是儿子,脾土生肺金,脾为肺之母,所以脾虚是气虚体质的薄弱环节,保护脾脏特别重要!

保护脾脏怎么办?保护脾脏不意味着动不动吃药,而是在饮食上注意 ,不伤脾就好。现代生活方式很多行为都伤我们的脾,我们要不断地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

哪些伤我们的脾呢?首先,寒凉的、冰冻的、肥甘厚腻的食物,特别伤我们脾中的阳。尤其是肥甘厚味,就是味精、鸡精等,味道很浓,伤我们的脾气,所以很容易气虚,同时夹杂痰湿。

其次缺乏运动。我们说,脾能生气血,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这都关系到能量代谢。四肢和肌肉是能量消耗的大户。但是现代社会,写字楼林立,我们几乎8个小时都待在办公室面对电脑,长期的不运动,四肢、肌肉松软无力,这样的话,导致能量代谢很缓慢、不畅通,能量的消耗明显地减少。这样说来,只要加强运动,就会想吃。大家有这样的体验,去旅游或爬山后,一到晚餐时一桌菜会吃的精光,因为那一天的运动量很大。所以说,运动量加大,肚子不会涨,大便也畅通,四肢有力、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脾脏功能好,能量代谢畅通的表现。

当然过度的体力劳动反而伤脾,比如说举重运动员、马拉松运动员、奥运会的冠军等,都是过度的体力,超过身体的极限,反而伤了他的脾脏。

第三,就是过度的思虑。我们说,思则气结。过度的思虑导致脾气停滞,气血不足,这是为什么长期的脑力劳动者,面对电脑的脑力劳动者,会食欲不脤、消化不良、脸色萎黄、失眠健忘,身体松松跨跨,就是长期的思考过度。记得欧洲有一个雕像叫“思考者”,那个动作那个姿势从健康的角度是及其不合理的。他低下腮帮子,用手托着下巴,这个思考者最常见的姿势。但从健康和养生的角度来看,这个姿势对人体的脾是很伤的。但是现代社会有这种姿势的大有人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办公室群体,基本上这种姿势偏多。而人类的原祖是爬行动物,人类诞生于海洋,动物来自海洋。这种思考者,如我们的白领及办公室人群,建议从事一种运动,非常值得推崇,也就是游泳。游泳让我们回归我们的返祖现象,让我们四肢充分地动起来,让我们做更多做昂首挺胸的动作,让我们做腹式呼吸——所以说,这是我们所有的气虚朋友最好的运动方式。

因为上帝造人造物即设计我们的躯干、四肢是爬行,在水中爬行。但是我们的写字楼林立,我们的电脑,我们的8个小时,我们的中小学生,更多的是“思考者”这种姿势, 我们的颈椎、腰椎、胸椎受到极大的压迫,那么游泳即是很好的返祖现象,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它改善我们的脊椎的整个弯曲程度,达到一个合理的弯曲度,有利于我们的身心,以及整个胸廓和脊柱的健康发展。

下面谈谈女性。女性是情绪的动物,常常心情不太好或不开心,尤其是月经前后这段时间,不少人常怀着一腔火一肚气吃饭,这样最伤脾脏。建议大家,在生气、情绪不好的时间不要吃饭,这个饭在这个时候反而是垃圾。因为生气伤了肝,“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里面,我们说“木克土”,肝不高兴就迁怒于脾脏,所以名医张仲景说过一句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胃在肝的影响下怎么可能化气息呢?而一般老百姓不会想到这一点,他们都盯在补脾补气上,不会深层次地想,为什么脾虚?实际上是“肝喜欢欺负脾”。时间一久,脾越来越虚了,所以尤其是女性朋友们应少生气,最好不生气。不生气人的胃口就好,脾胃功能就强,气血化源就足,人就不会容易产生痰湿而发胖了。

总结来说,要想减肥,心要宽,我们少生气,就会越来越苗条。反而心不是很宽,经常生气的人,往往与肥胖同行。

中医治病整体观特别强,要想到前面三步同时要想到后面三步。比如说,看到脾虚,首先要想到肝脏,后想到肺脏。我们说,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脾气虚了,肺气也就虚了。肺气虚就是白面书生,抵抗力特别弱,感冒、发烧、咳嗽。

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脾胃,脾为后天的资本,是安生立命之本。

脾虚、肺虚之人的饮食养生

我们说,细水长流,忌讳太冷太热的食物。气虚的人要吃一些性平的、偏温的,并具补益作用的食物。如说大枣、葡萄干、苹果、龙眼、橙子;蔬菜类有红薯、淮山、莲子、白果、芡实、胡萝卜、山药、莲藕。生莲藕清热凉血,熟莲藕健脾益气;肉食类,如牛肉、羊肉;水产类如淡水鱼、泥鳅等;谷物如糯米、小米等。

什么加工方法好呢?学习广东人,最好是蒸着吃、煮着吃、熬着吃、煲着吃。

气虚的补,食补要缓补,不要猛补、呆补。大量的这种补益的、救助危重疾病的,比如参附汤啊,没必要!

缓补就是不能不问虚实寒热,保健品、补品堆着来。这里讲一个案例,一个气虚的病人找我。他每天吃红枣,他说看了报纸上讲红枣补脾补气补血一举三得,于是自己每天大把大把地吃红枣。他的舌苔特别厚,身上、脸上有痘痘,一片热象。

我跟他说,这种补叫“呆补”啊,要斯文一点。正确的方法是,在煮粥的时候放几颗枣,蒸馒头的时候加几颗枣,泡茶的时候放几颗枣片就可以了。不要大把大把地猛吃,气血还没有补上来,先把脾胃积滞了。所以养生保健是细水长流,是急不得的。

气虚的人对寒热很敏感,稍微温热就可以,不必大热。气虚的人吃点辣椒就燥热、吃点狗肉就受不了,所以温性太强的不要吃。气虚的人怎么吃羊肉呢?建议放点白芍、麦冬,平衡一下羊肉的热性。冬天到了,大家喜欢涮羊肉,在家里吃涮羊肉时可以加一点白芍、麦冬。

总之,气虚的人要缓缓地补,不要着急,最好的方式就是喝粥,白粥、肉粥可以,也可以加红枣、淮山等熬粥。因为粥是最容易被我们的脾胃吸收的,是天下第一补品,尤其适合气虚的朋友们。

在精神层面,气虚的人,不要思虑太多波动太大。过度思虑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工作,它需要殚精竭虑,比如说做IT的、做建筑设计的、做导演的、做编剧的、做秘书的、做科研的,如何在工作和健康中取得平衡?最好的方式就是动起来,就是业余时间多运动,强大我们的四肢肌肉。另外唱歌也是不错的选择。喝歌能锻炼我们的肺活量,改善我们身体的慢性缺氧。看看费玉清等歌手,他们的歌为什么唱的好?因为他们的心肺机能强大。所以气虚的人有时间可以去KTV唱唱歌。

第二种是喜欢钻牛角的人,出不来,性格导致。所以我们要常常改变自己,怡情啊。比如说,钓钓鱼、画画,或者培养其它爱好。七情郁结,尤其是女同志比较敏感,容易伤肝。伤肝必伤脾,所以尽可能培养外向的性格,不要太关注自我,太在意自我,要把注意力从内在转移出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没有灵丹妙药,在于我们的性格、修养、德行的培育,多关心别人,多贡献社会。因此性格内向的人,多见七情郁结。

起居方面我们要避风寒,不要过劳,因为气虚体质的人比较娇嫩,不能过度劳累,思虑不能太多,他因为经常水土不同,经不起气候、环境的波动。住的地方,避免虚邪贼风,门窗经常敞开,保暖的时候就要关闭。门缝、窗缝中的风最伤人。

体质的形成先天很重要,但后天也很重要。如果一个情绪平稳、生活规律的人,他很难有疾病方面的烦恼。一个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移民,生活在这片大地上,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很重要。气虚的人一定不要熬夜,大便定时,三餐规律,并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

其次要避免过度的劳累和思虑。有一个病人就是典型的气虚,下岗的。他听了某个健身会所的讲座就买了某个健身设备,之后狂炼,之后累的不得了……过度的运动导致加重他的气虚。

当然一些人很迷恋锻炼,这几年马拉松流行啊,生病了还去跑。这种锻炼不仅不能增强体质,还会加重气虚。我们的锻炼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气虚体质尤其不适合狂炼。气关系到肺关系到脾,我们的气有水谷之气和自然之气结合。水谷之气,来自于脾脏,自然之气来自于肺脏,脾、肺二脏锻炼很重要。

养生是一种深层的智慧。我们要除去现象看本质,体味养生之道,不要一惊一乍,不要偏激,不要过分地追求所谓的成功学。乐,可以养育灵魂,所以建议大家多听听古筝,多听听传统的音乐。不喜欢音乐又不喜欢运动,脱离自然,那你拼命地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呢?

药物这一块,大枣、黄芪、人参、党参、淮山药、薏仁、白果等都可以煲汤。

比如说四君子汤,人参、白柱、茯苓、甘草,非常合适气虚的患者。一种叫“补中益气丸”则适合脾胃不太好的、身体偏弱的气虚患者。

如不爱不动脑子一动脑子就睡不好、吃不好、脸蛋黄的,一种名叫“归脾丸”的药适合这种病人;

如果吃的很少,稍微吃一点就肚子涨、拉肚子,就要吃“香砂养胃丸”;

如果表现为气候一有变化就感冒、咳嗽,受不了气候变化的,则可以吃“玉屏风散”。

季节变化如何调理身体

我们冬令进补,秋季先垫底。不要一到了秋天,胃口好一点就大鱼大肉,为什么?脾胃一但受到肝脏的欺负就受不了,其次怕湿气的堆积。

到了秋天,脾可以喘口气了,但是不要着急,慢慢地补。脾胃调整以后,到了立冬就可以吃一点狗肉、羊肉。

关于筋络方面关注三个穴位:中脘、神阙、气海。最好的方法,就是艾条点燃,灸这三个穴位。尤其是冬天到了,我们抓紧灸这三个穴位。不求医生求自己,经络是人体最大的药库。

那么,怎么调动我们的经络呢?用艾条点燃,灸我们的每一个穴位,艾灸适合每一位朋友,它既可以治病又可以调理。

临床工作这么多年,除了开中药外,我的所有病人都会推荐结合艾灸调理身体。灸几个穴位,1+1往往 大于3。根据我的经验,不仅仅服中药,中药结合艾灸,往往效果事半功倍。

在每个季节转换前后几天做艾灸,可以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调理保健身体的作用。

——根据刘存光博士的讲座整理而成,这是关于气虚养生的下半部分

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倡导农耕文化
农,代表了自然和感受能力,了解培育生命的感觉,观察生命的循环
Copyright 2014-2018 BANNONG.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48317号-1
本站关键词:有机食材,生态旅游,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