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浪微博 | 微信号 |
成都冬日,被终结的单车幸福时光
十一月,好几款共享单车进驻成都,短暂的雾霾结束后,有一天从健身房出来,我随手开了一辆共享单车,沿着南河骑行回家。初冬的成都,没有刺骨的寒风,骑行在河边,看华灯初上,空气里隐隐有腊梅的香气,那一刻,觉得所有在成都的日子都是美好的,两个车轮上滚过的人生和记忆全都复活过来。
第一次受伤,是十岁时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小心把脚伸进了车轱辘里,脚后跟缝了十针。
也是十岁,在三洞桥的外公家,第一次跟隔壁院子的小哥哥偷偷骑车上街就撞倒了人,回家被狠狠修理了一顿。
十一岁,搬家到玉林,准备从西安路小学转学到盐道街小学的过渡时期,我天天披星戴月地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从玉林小区,路过小天竺,沿着南河,穿过三毛照过相的柳荫街,然后再从琴台路到西安路。
柳荫街,三毛曾走过
十二岁,天天上学乘坐的16路公交车被烧了一辆,形势动荡,人民南路全线公交车停运。每天要走三个小时上下学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后,我正式开始了骑自行车的求学生涯。
小学毕业,保送的学校公布之前,骑着自行车去十二中考察了好几趟,没想到,一开学被通知去七中报道。从此练就了从家里到中学(倪家桥到林荫街)单程骑行最快12分钟的记录——那时候成都的大街上taxi都没几辆,天蒙蒙亮,我们经常就在人民南路宽阔的快车道上骑行。
六年的中学时光,因为有了自行车,仿佛有了自由的风火轮,成都市区的大街小巷都曾留下青春的车铃声。
2015年年底,成都望江公园边
初中,每天放学的规定动作就是和同住玉林,父母都是上海人的秋姑娘一起骑车到方圆几里唯一的报亭拿前天的《新民晚报》,大致浏览一下上海前天的城市新闻,然后各回各家。似乎是开始实现夏时制的那个夏天,报亭旁边开始有一个阿婆天天下午在那里卖冰粉,我们俩于是便多一个规定节目,花五毛钱吃一碗红糖冰粉。
因为天天上报亭,《世界时装之苑》出第一期时,我们俩就开始站在报亭旁边白看。初中上游泳课不在学校,是在临江中路的红星游泳池。夏天的傍晚,仅有的几次游泳课后,我们三三两两的推着自行车,沿着临江中路漫步闲谈,沿街就有推着小炉子卖火锅串串的阿婆,那是成都串串香最早的形态。那时吃串串香还不流行,最流行的是吃钟水饺、肥肠粉、韩包子、南瓜饼和蛋烘糕。当然,七中门口的怪味面也是永远人满为患。骑着自行车走四方吃好吃的成都小吃,是中学生活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中,课业压力重的时候,偶尔中午,我和同桌滢姑娘会一起骑自行车溜去省博物馆看看张大千壁画里的敦煌,看看观音手中的那一朵婉转的莲花。最疯狂的念头,无非就是想去看火车,一路骑到火车南站,怎么也找不到门进去,于是作罢,再高高兴兴地骑回学校,想想当时似乎也只是想找个理由骑车到远一点的地方溜达溜达。
再后来,中学毕业,最后一次在七中的七里香长廊下留完影,走到大门口的自行车棚取车,跟天天见面的车棚管理员说再见,那一刹那,忍了很久的眼泪忽然掉下来,知道从此就难再见,熟悉的同学都将各自天涯。
成都七中之七里香
青春的幸福记忆因自行车,点连成线,线连成片地勾连起来,十一月末的成都冬日夜晚,半个小时的骑行让我仿佛穿越时空,重新活了一遍。骑自行车,是最成都的出行方式。
没想到,12月2日,重雾霾汹涌而来,我刚刚拾起的自行车生活被迫中断,回忆嘎然而止。
这一次,雾霾持续了20多天。
这20多天里,关于雾霾,从争论谁是主因,到雾霾成为敏感词,我们第一次严肃地意识到:在屡屡获得宜居殊荣的成都,狼,终于来了。
这20多天,我们讨论雾霾,讨论地口干唇燥。与其空言,不如行动。
为雾霾,我们做了一些建设性的事:我们把七中九五级同学群里因争论而形成的关于雾霾的种种想法,通过网络调研,形成了一份给政府的建议。这份建议在各种争议声中出炉,但在信息不透明,一手资料缺乏的状态下,小伙伴们顶着压力坚定地往前推进,怀疑有之,否定有之,嘲讽有之,但我们始终坚信我们的初衷和行动的宗旨是对社会、对养育我们的城市怀着最大的善意,批评和建议都是为了城市的进步,是源自对成都不想放弃、不肯放弃的热爱。
坚持做对的事情,或许就会汇集各种正向的能量。在朋友们的帮助下,12月27日,我们的建议得到了四川省委书记的批示,书记说:“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下决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这一重大问题。”
这是对我们行动最好的肯定。
过完2017新年,成都的雾霾卷土重来,AQI指数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似乎,整个成都的冬季都将和雾霾相濡以沫。当然,在全国性的雾霾语境中,成都还不是最糟糕的。在灰暗的包围中,任何善后的自救其实都只是安慰。我们做了该做的,能做的,暂时也只能重新开始等待,等待着同一个苍穹之下,各种命运必然的宣判。
各种资料都在阐述,国外的雾霾斗争史延续了好几十年,我们呢?是必须成为牺牲的一代或二代?远离简单的幸福,成为套中人?走,还是不走,成为一个问题。能走,不能走,成为另一个问题。
现代化的陷阱中,那些简单的幸福如此轻易地离我们远去。工业化进程中,离开反思,失去控制,我们将走向何方?
——文章由管理坡坡上有机农场的王菱女士编写,该农场用有机方式种植核桃和柠檬
上一篇:西菜主纯,中菜主和
下一篇:2017年春节物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