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微信号
之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半讲堂 > 之道 >

理解中国的小农

时间:2015-01-09  作者:品观札记   来源:http://www.bannong.com.cn
   ——温铁军先生为美国富兰克林.H.金(F.H.King)《四千年农夫》的中文版序言摘录
     2011年时值辛亥百年,恰逢《四千年农夫》英文版书出版百周年纪念。
     自中国倡导“洋务运动”以来,这百年间食洋不化之辈甚多,而认真反思现代化历程中变迁成本的中国人甚少。
在殖民者对美洲大陆进行开发的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北美大草原的肥沃土壤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美国农耕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美国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使得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威廉康星州立大学土壤专家富兰克林.金萌生了探究东亚国家农耕方式的想法。
     金教授发现了东亚农业模式与美国的区别、两者的资源禀赋差异以及东亚模式的优越性。东亚传统小农经济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而且可持续发展。东亚三国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是,高效利用各种农业资源,甚至达到了吝啬的程度,但唯一不惜投入的就是劳动力。
中国的人力水车,通过脚踩驱动木质链条将水抽到田里进行浇灌
      由于人口相对其他资源更加丰富,因此东亚三国才可能衍化出劳动力密集型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当前无论政策界、学术界,还是主流社会,坚持认为中国农业应该转向美国“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大有人在,实在令人对这种“无知者无畏”的泛滥感到惊愕,也不得不对农业政策中长期存在的偏差而带来的“双重负外部性”----- 生态环境损失和食品安全失控,而令人扼腕。
      2010年2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中国农业已经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染,成为污染水资源的最大来源。中国大规模使用农业化学品不过短短三四十年,就将以往能够消纳城市生活污染、长期创造正外部效应的农业,肆无忌惮地改造成为制造严重负外部性的产业。
      日本作为金教授探访的东亚三国之一,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因过度使用农业化学品和外部工业污染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不得不彻底放弃以往以“数量安全”为主要导向的农业政策,转而提出兼顾“数量安全、农村发展、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多重目标的强调农业多功能化的三农政策----1992年发布“新的食物.农业.农村政策方向”,开始致力于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推进,该政策所关注的对象已不再仅仅是“农业”,而变成了“食物、农业、农村”;政策目标已不再局限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层面,发展路线也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转变为,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和自然循环机能的维持和促进。
三位日本女孩以标准的姿势在垫子上玩花瓣
     2004年日本的农业环境、资源保全政策被作为农业政策基本问题进行讨论,2005年3月,新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提出了日本农业“全面向重视环境保全型方向转变”的方针。在此农业政策的引导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很快得到恢复,并因融入现代适用科技而得到加强。
     作为美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金教授从未受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不曾有过中国传统士大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但是他对东亚三国小农的赞美确是由衷的。同理,20世纪20年代从美国毕业回国的晏阳初博士虽然初期给农民下了“贫、愚、弱、私”的偏驳判断,但随后他在深入农村的实践中改造了自我,提出“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的主张,并积极开展影响深远的平民教育与乡村自治运动。
     这两位均属西学功底深厚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审视小农,却得出了类似的认识,也使今人得以在先贤的认知基础上去伪存真,拼凑出更加全面的小农脸谱。只有理解了小农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农业和多功能村社,才具备理解中国历史和预见未来发展的基础。
     谨以此书献给至今仍被世人不完全理解的中国小农。


(全文完)

上一篇:下午茶

下一篇:器皿盛热情

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倡导农耕文化
农,代表了自然和感受能力,了解培育生命的感觉,观察生命的循环
Copyright 2014-2018 BANNONG.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48317号-1
本站关键词:有机食材,生态旅游,农耕文化